欢迎登录延吉市人民政府网站
2017-03-27 14:35 来源 : 省统计局
打印 | 字号:

《白城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白城市“十三五”平稳开局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白城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攻坚破难、砥砺前行,使白城市经济社会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三五”平稳开局。


一、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经济发展平稳运行。初步核算,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6.5:45.6:37.9调整为15.0:46.9:38.1。按贡献率来看,2016年第二产业仍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力军,贡献率为51.7%;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2.2个百分点,贡献率为39.1%。按年平均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达到37308元,比上年增长16.7%。


财政收支持续增长。全市公共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64.1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42亿元,增长4.6%。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22.5亿元,比上年增长9.6%,增幅回落1.4个百分点。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教育、文化体育及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仍保持较高的增幅。


金融支撑稳健有力。2016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737.19亿元,同比增加86.33亿元,同比增长13.26%,增幅比同期提高0.19个百分点,存款平稳增长,为白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裕的资金。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421亿元,比年初增加36.27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06.43亿元,比年初增加100.37亿元,同比增长16.56%。贷款的快速增长助力白城市经济平稳运行,能够有效提高资金利用率。


物价指数保持平稳。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1%,涨幅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各项物价指数均保持在合理区间内。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2.4%;居住类上涨1.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5%;医疗保健类上涨0.6%;衣着类上涨2.3%;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下降0.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3%。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3.7%。


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三次产业平稳发展


农业经济发展增速回落。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发展的各项措施,调整种植业结构,受粮食价格等因素影响,农业经济略有下降。2016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3.1亿元,比上年下降5.4%。全市粮食总产量413.9万吨,同比下降1%,其中:玉米产量239.9万吨,同比下降8%;水稻产量121.5万吨。同比增长26%。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88.3万公顷。畜牧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部分产量略有下降,其中肉类总产量11.3万吨,同比下降1.7%;


工业主导力量继续增强。全市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325.58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32.6亿元,比上年增长8.6%,实现利润总额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2%。2016年,白城市能源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三大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60.6亿元,同比增长7.9%,三大行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69%,拉动工业经济增长5.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6.5%。民营经济增势强劲助推工业经济发展,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268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85.1%,实现工业增加值184.2亿,同比增长10.4%,高出白城市平均增幅1.8个百分点,直接拉动白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个百分点,对白城市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95.2%。


服务业发展增幅回落。全市服务业完成增加值278.05亿元,比上年增长7.2%,较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看,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37.9%提高到38.1%,占GDP的比重略有提升。全市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1.6亿元,增长16.8%。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0.5亿元,增长21.5%。全市通过审批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3家,占总户数的21%。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达5家,为其他服务业增加值核算提供动力。


三、三驾马车齐发力,引领全市经济稳健发展


投资规模不断加大。201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9亿元(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0.5%。全市投资规模不断加大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12.6亿元;第二产业投资完成425亿元;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91.4亿元。全市亿元以上项目个数为188个,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完成投资440.5亿元,同比下降1.1%;工业投资累计完成357.9亿元,同比增长18.7%。房地产完成投资24.12亿元,同比下降12.6%。


消费市场持续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40.2亿元,比上年增长9.6%,消费品市场相对稳定且实现稳中向好。按行业分:批发业完成38亿元,同比增长12.6%;零售业完成273.3亿元,同比增长8.7%;住宿业完成13.5亿元,同比增长14.9%;餐饮业完成41.9亿元,同比增长17.7%。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划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9.5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额245.1亿元,同比增长8.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0.8亿元,同比增长18.5%。


对外经济发展向好。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3175.8万美元,同比增长6.9%。其中,进口4247.4万美元,同比增长35.1%;出口8928.44万美元,同比下降2.7%。全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14项,实际到位域外资金672亿元,同比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17512万美元,同比增长10%,其中直接利用外资6269万美元,同比增长16.74%;间接利用外资11243万美元,同比增长6.73%。


四、居民生活持续改善,就业民生保障加强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随着全市经济不断发展,城乡居民的收支水平也得到相应提高。2016年白城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90元,比上年增长6.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87元,比上年增长8.2%,农村快于城镇1.8个百分点。


就业民生保障加强。通过完善就业援助办法,加大对困难家庭的援助力度,全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均完成省定工作目标的104.5%。2016年全市已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652022万人,养老保险费征缴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0.91亿元。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均完成全省计划指标。


五、前景展望


2016年白城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在平稳增长中不断调整优化,全市工业发展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需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应持续推进工业能效提升,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升级。严格控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要注重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不断提升工业生产过程清洁化水平和资源能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应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注重三大产业协同发展效应。从产业结构上看,农业发展稳中有进,工业发展作为经济增长主导力量突出,服务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服务业出现增幅回落。就白城市服务业现状而言,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全面发展,优化服务业投资结构,引进高层次服务业人才,增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而提升购买力是提高服务业的重要途径。从政策支持上看,政府的各项优惠和扶持政策的有效落实,将为全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力,推动全市经济稳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