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富民固边 绘就美好蓝图
——省委政研室负责人解读《意见》相关内容
为支持我省边境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巩固边防、保障边境安全,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强基富民固边”工程,并于近日出台了《关于实施“强基富民固边”工程支持边境地区加快发展的意见》。《意见》的实施,将为边境地区的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怎样的新气象,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朱勇征,就实施强基富民固边工程的意义、目标、具体措施等,进行了全面解读。
朱勇征介绍,我省是重要的边境省份,边境地区包括延边、白山、通化3个市(州)的珲春、图们、龙井、和龙、安图、浑江、临江、抚松、长白、集安10个县(市、区),在全省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关于实施“强基富民固边”工程支持边境地区加快发展的意见》,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吉林实际,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落实国家兴边富民行动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大举措;是推动我省边境地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重要工作载体和实践抓手。
朱勇征说,《意见》将“强基富民固边”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设计,突出了“发展”和“民生”两大主题,力求把握“发展是基础,富民是关键,固边是保障和目标,三者有机统一,相互支撑”的辩证关系,力求使《意见》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力求符合边境地区实际和各族群众的热切期盼,充分体现省委、省政府关注边境地区发展,关注边境地区民生改善,关注边境地区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决策意图。
“经过5年努力,使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进步,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基层基础建设取得新进展,边境地区更加和谐安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坚实,各族群众生活更加美好。这是《意见》中明确提出的主要目标。”朱勇征说,实施“强基富民固边”工程为期5年,与我省“十二五”规划相一致。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等指标,是依据边境地区现有发展基础、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充分征求了各方面意见,并经过论证测算提出的,这些指标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意见》中提出的‘强基富民固边’工程目标、一大批建设项目和若干扶持政策,明确了边境地区未来5年发展的方向,也提供了重要的依托和支撑。”
“为了确保强基富民固边工程主要目标的圆满完成,《意见》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措施。”朱勇征介绍,《意见》主要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特色优势产业、提升沿边开发开放水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合力巩固边防、加强组织领导等8个方面提出工作举措。特别提出了加快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实施特色资源产业提升计划,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加强口岸和对外通道建设,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努力改善群众生活,提高教育、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优化边境乡(镇)、村、屯布局,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员和干部素质,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继续推进党政军警民合力固边等具体工作措施。
朱勇征说,《意见》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社会事业、文化建设以及边防建设等方面确定了一批建设项目,特别是铁路、公路、机场、口岸、对外通道和水利等方面的建设项目,大多列入了省“十二五”规划。少数未纳入的,将在“十二五”期间适时开展前期工作。有些重大工程项目需要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强基富民固边”工程项目建设,必将有力地推动我省边境地区加快发展。“为保证强基富民固边工程的顺利实施,省委、省政府在《意见》中提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组织领导工作措施。同时,又专门发文进行了任务分解落实。”
“实施强基富民固边工程,支持边境地区加快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边境地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合力支持下,我省边境地区一定会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富裕、民族团结、安全稳定的局面。”朱勇征对边境地区发展的未来满怀信心。(记者 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