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管理,是新形势下人社部门保障和改善民生所面临的新课题。日前,就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扶持创业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保体系等民生重点更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省人社厅厅长骆德春接受了采访。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关系,科学发展的前提是和谐发展。因此,构建稳定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题中之义和重中之重。面对新形势下劳动关系多元化、多样化的新特点,构建常态化、长效化和谐劳动关系,将作为我厅‘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骆德春介绍说,今年我们将组织开展“劳动用工管理规范年活动”。紧紧抓住非公有制用人单位、个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工三个薄弱环节,深入开展劳动用工备案全覆盖、劳务派遣用工监管和小企业及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三个专项行动,全面提高劳动用工管理水平;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依托“一个平台”(社区、街镇乡人社平台)、“两支队伍”(劳动关系协调员、劳动保障监察员队伍),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和劳资矛盾化解工作,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三方协调机制作用,全方位、多领域营造和谐劳动关系;加大依法监察整治力度,组织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人才)市场秩序、农民工工资支付等专项执法活动,加大对不按时支付工资、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费、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等突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整治力度,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发展之源,就业对于人们尊严和体面地生活至关重要。骆德春说,“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坚持就业优先原则,按照“就业导向由数量型向素质型就业转变、就业重点由扶持就业向鼓励创业转变”的思路,以创业带动就业,弘扬创业文化、优化创业环境,扩大就业总量、提升就业质量,突出抓好大学生市场就业、农民工转移就业、困难群体援助就业和退役人员二次就业,力争在“十二五”期末,累计全省城镇新增就业突破300万人、免费创业就业培训40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5万个、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突破60亿元、争取国家就业专项资金突破100亿元。
谈到坚持公平正义原则、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时,骆德春说,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以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水平为核心,以提高低收入劳动者工资收入水平为重点,坚持工资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与物价水平相适应,按照“提低、扩中、限高”的思路,全面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着力提高企业一线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争取到“十二五”期末,我省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达到职工平均工资的40%以上,全省职工平均工资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构建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是人社部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骆德春进一步介绍说,目前,全省六大险种覆盖总人次达到了2873.7万,比“十五”期末增长158%。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实现社会保障范围由广覆盖向全覆盖转变、保障水平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重点抓好“三提高两纳入一推进”:一是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金标准,今年养老金标准提高了1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力争“十二五”期末超过2000元;失业金标准今年平均增长124元,增幅达到53%,增幅居全国前列;二是提高城镇居民医保人均补助和报销标准,补助标准由120元提高到200元,报销比例由60%提高到70%左右;三是提高医疗、生育和工伤保险统筹层次,今年全部实现市级统筹;四是把厂办大集体职工和“五七”家属工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同时搞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统筹试点;五是把“老工伤”人员纳入统筹范围;六是积极推进第三批新农保试点工作,力争试点总规模达到全省县(市、区)总数的50%,超过全国40%的平均水平。到“十二五”期末,六大险种覆盖总人次要突破3700万,保持全国领先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