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延吉市人民政府网站
2010-12-20 08:46 来源 : 吉林省政府网
打印 | 字号:

省财政厅副厅长邹继宏:为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为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访省财政厅副厅长邹继宏

 

  “十一五”期间,我省财政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财政保障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全省各级财政部门着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省财政工作究竟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二五”又有哪些新的构想?为此省财政厅副厅长邹继宏接受了采访。

  邹继宏说,“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财政收支实现快速增长。2010年,预计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600亿元,比2005年的207.2亿元增加392.8亿元,年均增长22%,比“十五”时期高7.2个百分点;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200亿元,比2005年的418.6亿元增加781.4亿元,年均增长21.3%,比“十五”时期高3.5个百分点。财政支出预计完成1700亿元,比2005年的631.1亿元增加1068.9亿元,年均增长21.9%,比“十五”时期高2.6个百分点。2010年全省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十一五”期间,省财政厅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逐年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其中,2007-2010年,连续4年将新增财力的70%以上用于民生。一是支持就业和再就业。筹措拨付就业补助资金 102.9亿元,保持10万个公益型岗位规模、支持开展农民工和低保家庭适龄子女免费就业培训,促进全省新增就业累计239万人。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筹措拨付资金604亿元,着力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水平。三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筹措拨付资金62亿元,支持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筹措拨付资金55.5亿元,支持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四室装备项目”、中职“百强校”建设、重点学科专业及实验室建设等,显著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筹措拨付资金14.5亿元,支持建立完善高校与高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筹措拨付资金24.3亿元,分3年将历史拖欠的中小学教师工资全部补发到位,惠及全省31万名教师。四是大力改善群众生活居住条件。省财政5年累计投入136.4亿元,大力支持城市棚户区、林业棚户区、煤矿棚户区、农村泥草房改造、国有独立工矿垦区棚户区改造,以及城市廉租房建设“六路安居”工程。筹措资金14亿元,支持“暖房子”工程建设,确保城市居民温暖过冬。省级筹措安排资金21.1亿元,解决近480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邹继宏说,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全省财政工作还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第一,财政保障能力显著提高。一方面,财政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连续跨过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4个新台阶。全口径财政收入连续跨过了500亿元、600亿元、800亿元、900亿元、1000亿元5个新台阶,财政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另一方面,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实施行政事业编制和行政公用经费“两个零增长”,对党政机关出国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经费分别按20%、15%和10%规定比例进行压缩,有效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集中财力,优先保障“三农”、教育、科技、就业和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节能减排等重点支出需要。

  第二,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2010年,全省财政用于支持经济发展的资金初步预计2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0%以上。全省40个县(市)地方级财政收入全部超过亿元,比2005年增加25个。

  第三,公共财政开始更多地向“三农”倾斜。2006年以来,我省财政对“三农”投入大幅度增加。大力支持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筹措拨付资金585亿元,加快推进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足额兑现对农民的各项补贴,筹措拨付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增产技术补贴和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400多亿元。认真落实扩大内需的各项惠农政策,筹措拨付资金12.1亿元,认真落实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补贴政策。

  第四,各项财政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一是部门预算编制进一步细化。二是国库集中收付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三是非税收入管理日趋规范。四是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

  邹继宏说,“十二五”期间,我省财政工作的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为目标,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方式、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推进“三化”统筹,着力支持实施“三动”战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按照上述思路,“十二五”时期,全省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目标突出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继续保持财政收支持续快速增长,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财政支出年均增长15%,财政收支规模再上一个大台阶。二是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将新增财力更多地用于民生;财政预算用于教育、农业、科技、卫生、文化等方面支出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财政性教育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明显提高。三是进一步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初步建立起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完整,预算执行更加均衡高效,预算监管更加全面规范,预算信息更加公开透明的财政运行机制。(记者 王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