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吉林特色工业化进程
———省工信厅厅长常明解读《建议》
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制定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我省“十二五”发展的蓝图中,工业战线首当其冲。省工信厅厅长常明围绕《建议》提出的“建设新型工业基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等具体目标任务,对《建议》进行解读。
常明介绍,省工信厅作为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管理部门,正在按照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部署,抓紧细化《吉林省“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专项规划》等规划,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落实“三化统筹”和“三动”战略,以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以强化项目特别是大项目建设带动为抓手,做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推进吉林特色工业化进程,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双翻番”。
重点打造九大千亿级产业
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三大支柱产业。
汽车产业要依托一汽集团,全力推动整车扩张、自主品牌打造、新能源汽车研发、零部件配套体系建设,到2015年,省内将形成40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2000亿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全省零部件配套率达到50%。要把汽车产业建设成为国内整车规模最大、研发实力最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基地、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
农产品加工业要依托我省丰富的农畜特产资源,做大做强玉米精深加工和畜禽加工两大优势产业,加快建设国家级绿色食品基地和玉米深加工基地。依托大成集团,大力发展生物质化工产业,打造千亿元生物质化工基地。深度开发长白山特色资源,加快建设千万吨长白山矿泉水及千亿元的人参、林蛙、梅花鹿等特色资源深加工基地。
石油化工产业要依托中石油着力打造“三大基地”。全面实施油气并举战略,加快建设千万吨油气田基地。加快建设吉化公司和吉林化工园区“两个千亿元石化产业基地”。围绕吉化千万吨有机化工原料,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品,依托中化化肥,扩大合成氨和尿素产能,依托四平昊华,围绕氯碱产业链发展耗氯系列产品。
夯实基础,推动六大优势产业升级。
装备制造业要依托长客股份公司建设国际一流的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基地,到2015年,形成1200辆高速动车组、1200辆新型城轨客车、1000辆普通铁路客车的生产规模,省内配套率努力达到50%。围绕国家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规划,打造千亿元风电装备产业基地。同时,发展大中马力拖拉机、玉米收割机、水稻收割机和插秧机等,打造现代农业机械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新型焊接板式换热器,打造中国换热器产业基地。届时,把装备制造业培育成支柱产业。
医药产业要加快壮大修正、敖东等龙头企业规模,将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扩大到100户,培育和壮大50个产值达亿元以上重大产品品种。全力扶持长春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中国通化医药城、中国延边敦化中药材加工示范基地三大医药发展中心,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全国著名医药产业聚集区。到2015年,将我省建设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中药北药基地、国家生物药基地和医药产业强省。
电子信息产业要围绕光电子、汽车电子、电力电子、新型元器件、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五大领域,加快形成产业优势,实现重点突破。加快国家(长春)光电子产业基地、国家(长春)汽车电子产业园、国家长春和吉林软件园建设,加快推进园区化进程。
冶金产业要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装备大型化改造,大力发展围钢产业。建设全国最大的特种铁合金生产基地。发展大规格高功率、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支持昊荣集团打造全国重要的镍、钼金属深加工产业基地。
建材产业要重点培育亚泰集团、中材北方等龙头企业,巩固东北最大的水泥熟料生产基地的地位,积极发展新型节能建材、车用玻璃、化学建材及卫生陶瓷等。
轻工业要巩固制浆造纸业,调整优化塑料制造业,加快发展皮革制造业,做大家居制造业。纺织业要支持可再生纤维原料等新型纤维工业化生产,推动碳纤维、聚酰亚胺等多功能特种纤维规模化生产。
着力在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要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在经济运行速度质量效益上求突破。使我省企业组织结构更加合理,产品结构不断改善,技术结构不断升级,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要强化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在重大项目建设上求突破。“十二五”期间,滚动实施“五个一批”重点建设工程,着力组织实施5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500项。谋划一批支撑“十二五”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大项目,谋划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强化招商引资,抓住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积极参与国际化分工与协作。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大集团与跨国公司在重大项目、产业链延伸、研发能力、营销网络等方面开展各种形式的合资合作。
要抢占制高点,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上求突破。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把握主攻方向,瞄准当代最新技术,在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产品上抢抓机遇,强占先机。重点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生物化工、节能环保产业。谋划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大项目,滚动实施碳纤维及制品、生物秸秆乙醇、纯电动汽车、风电机组等1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工程项目。
要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在产业形态上求突破。组织实施“百户重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推动高速列车、高性能分子材料、生物化工等重点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滚动实施百种重大新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和产业技术联盟,攻克一批关键技术,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开发一批重大新产品。积极培育50个产业集群,加快80个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建设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要积极推动“两化融合”,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步伐,努力建设“数字吉林”。
要以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为根本目标,积极推动全民创业,在民营经济发展上求突破。全面启动实施新一轮民营经济腾飞计划。推动《吉林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的立法进程。积极推动全民创业,落实优惠政策,加快孵化基地建设。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力度,推动银企对接和担保体系建设,“十二五”期间,私营企业户数年均要增长1万户,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年均增加11万人,个体工商业户年均增加10万户,使民营经济成为容纳创业就业的主渠道,成为富民工程的重要载体。( 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