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延吉市人民政府网站
2010-12-04 08:57 来源 : 吉林省政府网
打印 | 字号:

省委财经办主任郭庆海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

 

以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

——省委财经办主任郭庆海解读《建议》

 

  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展与民生是贯穿其中的主要着力点。就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问题,省委财经办主任郭庆海认为,“发展”与“民生”是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报告中十分醒目的两个关键词,既反映了“十二五”期间我省的主要工作任务,也确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一、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

  “十一五”,是我省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初步估计,“十一五”期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7%,地方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尽管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与发达省份比较仍存在显著差距。近年来,我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的排序均在20位以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经济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要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动摇,努力加快我省经济发展的步伐。

  从我省省情出发,在加快经济发展总体思路上,要坚持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业化是先导,城镇化是平台,农业现代化是基础。我省目前尚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发展不足,是经济发展的一条软肋。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后期,我国先后发生了两次工业化发展的浪潮。第一次,以乡镇企业发展为主题;第二次,以民营经济发展为主题。然而可惜的是,我省并未能分享这两次工业化浪潮的成果。由于工业化发展滞后,又进一步导致城镇化的发育不足。目前,我省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只有两个;50万人口城市只有一个;其余城市基本在40万人以下。420个建制镇中,超过3万人以上的只有30个(包括县城所在地城镇)。由于城镇化发展不足,又进一步抑制了工业化的发展,同时也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就现状而论,我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还缺少有效的互动关系。例如,2008年我省农机市场销售额为18亿元,但本省的农机业产值仅为10亿元,至少40%的农机市场为省外产品所分享。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的城镇化率仅提高10个百分点,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显而易见,必须坚持“三化”统筹的发展思路,把我省经济做大做强。

  二、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标

  经济发展仅仅是手段,而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美好,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这是共产党人的最终价值取向和根本奋斗目标。

  增加就业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两个基本目标。我省目前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增加就业,不仅包括城镇居民新增人口的就业,还包括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的就业,后者的压力要显著大于前者。因此,在经济发展中,既要重视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产业结构升级,又要重视有较强就业容纳能力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居民收入,既与发展经济相关,又与分配政策相关。在改革与发展中,必须坚持发展成果与全体人民共享的原则,真正做到人民群众得实惠。通过“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发展,使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位次显著前移。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服务均等化。从总体看,我省现阶段的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还不高,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加快医疗、教育、交通、通讯等公共设施建设。加快医保、社保、低保等社会保障机制建设,使人民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贫有所济。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强调以发展为基础,不能脱离实际搞透支型的建设,更不能搞不求实际的形象工程;“尽力而为”的实质是价值取向问题,即必须树立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利益的群众观点,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 坚持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如何推进我省的经济发展?《建议》对此作出了明确回答,即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的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

  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核心的发展,这一要旨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就是要使人民群众能够充分分享发展的成果,在发展中使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科学发展,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因此,必须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资源型工业是我省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主要依托农产品资源、特产资源和矿产资源,培育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支柱产业。资源型工业对自然与环境具有很强的依赖关系。因此,必须突出科学发展的主题,努力协调好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在开发利用中,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既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反映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对科学发展的认知能力。我省虽然工业化发展不足,但不能为了当前利益和GDP的扩张,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实施环境友好发展战略,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以节能、降耗、减排、增效为主要切入点,发展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方式。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只有抓住了“主题”和“主线”,才会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总量和质量,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才会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民群众切实进入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境界。(万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