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延吉市人民政府网站
2010-03-02 00:00 来源 : 延吉市人民政府
打印 | 字号:

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

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12月24日在延吉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延吉市人民政府市长  赵哲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大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市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围绕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和谐、城市大变化、农村大改观、党风政风大好转的工作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断推进延龙图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具有民族特色的吉林省东部宜居旅游开放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各项工作实现新的突破。成功获批“中国(延吉)朝鲜族食品基地”和“中国(延吉)朝鲜族用品基地”。
    
      经济实力跃升新水平  预计2008年,延吉生产总值完成141.7亿元,增长15%;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8.98亿元,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6亿元,增长3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47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增长6%;农业总产值完成5.4亿元。工业经济实现提速增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10亿元;工业投资完成35.5亿元,增长50.4%;延吉卷烟厂移地改造项目竣工投产,延吉热电厂、直接还原铁、玻璃棉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第三产业更加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4.2亿元,增长18.2%;旅游收入实现30亿元,增长10.3%;IT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延龙图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朝阳川镇顺利划入延吉市,镇域经济与延吉保持同步发展。
    
       新农村建设又有新进展  在发展新产业上,以农业增效为重点,着力培育壮大以蔬菜、经济作物和畜牧业为主的多元化优势产业,蔬菜基地面积达到2160公顷,经济作物达到1750公顷,畜牧业小区达到13个,依兰药特食品综合型集中区、依兰禽业养鸡基地、小营养猪牧业小区等一批产业化项目全面启动。在建设新村镇上,以环境改善为重点,投资481万元,完成428户新居工程建设;投资2228万元,完成三个镇中心广场、30.26公里村路、6处垃圾中转站和10个村屯饮水安全工程;依兰镇、三道湾镇被评为省级卫生镇,11个村被评为州级卫生村。在培育新农民上,以提高农民素质为重点,坚持开展“五好农户”争创活动,积极实施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全市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14248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达到23个,在34个行政村建立起信息交换平台。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发放粮食直补资金和综合直补资金614万元。
 
       开发开放实现新突破  外向度不断拓展。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9亿美元,增长20%;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火炬延吉站传递”、“2008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第三届中国延吉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暨第四届图们江地区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和“2008第三届中韩(延边)IT论坛”等大型活动;城市宣传推介力度不断加大,延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以提升;成立口岸管理办公室;顺利接管延边国际会展中心。开发区功能明显增强。延吉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以食品加工、医药、机械制造、医疗器械和IT产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入驻企业达到191户,全区工业产值实现76亿元,财政收入实现19.3亿元。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全市招商引资项目达到140个,实际到位资金20.5亿元,增长50.7%;新引进娃哈哈、高速线材、香港工业园、风电塔筒等一批投资超5000万元的重点工业项目。民营经济腾飞加速。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35亿元,增长32%;实现税金9.1亿元,增长31.6%;民营企业达到3679户。
 
      城市面貌发生新变化  城市规划更加科学。按照延龙图一体化战略要求,围绕中心城市建设目标,重新编制《延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完成西部城区规划设计、帽儿山民俗风情园概念规划和部分地段控制性详规,规划的科学性、操作性和执行力明显增强。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以“7+2”工程为主体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启动。投资1.76亿元,完成中环路二期、人民路延伸、100条小巷改造、3条主次干道修建等一批城市道路工程;投资4.57亿元,实施西出口、北出口、天池大桥、延吉河水利枢纽、延吉净水厂、污水深度处理、爱丹路扩建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工程;投资3457万元,完成延吉河十四座生态坝二期、延吉河堤防续建、惠民桥下游美化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布尔哈通河获批国家水利风景区;投资6950万元,实施“围绿工程”、铁南游园、人民公园、清水公园、丹虹公园等一批城市绿化工程,新增绿地面积347.5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2%;延吉中国朝鲜族民俗风情园、西部新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城市管理更加有序。制定出台《延吉市城市管理暂行办法》,科学规范的城市管理体制初步建立;继续加大城市交通、市容环境、违章建筑、物业管理等方面的集中整治,城市秩序明显改善;全面启动数字城管项目,数字延吉建设步伐加快。
 
      政府自身建设呈现新局面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法治延吉”创建全面启动,“五五”普法深入开展,依法治市进程加快;坚持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办结人大代表建议66件、政协委员提案104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100%。政府效能明显提升。坚持继续解放思想,着力清除“四大障碍”,切实加大督查力度,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全面增强;继续推行“阳光政务”,顺利完成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制定实施公务人员行政合同制,经济发展软环境不断优化。廉政建设继续强化。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加强行政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不断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全市政行风明显好转。
 
       和谐延吉建设取得新成就  编制实施《延吉市2008-2012年民生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件惠民实事基本完成。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创造城镇就业岗位141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0万人次,养老金、失业金按时足额发放;棚户区改造继续推进,廉租住房建设步伐加快,低保家庭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应保尽保,低保家庭采暖费补贴得到落实,特困群体价格救助全面启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发展进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步伐加快,专利授权93项;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6.8%,职普招生比例达到3.5:6.5;弘扬民族民俗文化,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继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2.7%;城市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率达到100%;街道、社区工作富有成效,社区换届顺利完成,“五好社区”创建不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开展。“三城联创”取得积极成效;“三讲三爱”、“诚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第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积极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捐赠各类物资1410.8万元。社会秩序保持稳定。信访工作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形势良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环保、人防、消防、统计、民宗、粮食、外事、侨务、地方志、档案、老龄、计生、妇女儿童、残联、气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成绩斐然,振奋人心。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得益于方方面面的鼎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驻延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各人民团体、国家和省驻延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延吉经济建设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延吉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总量不大,后劲不足,优势不多,缺乏大项目,缺少大企业;少数干部思想观念落后,危机意识、进取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部分市民公共意识薄弱,社会及城市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这些问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09年政府主要工作安排
 
      2009年,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大发展的重要一年,是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省、州全委会精神,坚持“诚信立市、工业强市、依法治市”的战略方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扩大开放,促进发展,关注民生,构建和谐,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加发展,城乡环境更加优美,党风政风更加好转,不断推进延龙图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具有民族特色的吉林省东部宜居旅游开放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200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延吉生产总值完成168.6亿元,增长15%;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2.3亿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4亿元,增长3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8亿元,增长1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9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00元,增长5%。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坚持扩大开放,促进发展;坚持关注民生,构建和谐。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投资拉动,不断扩充经济总量,着力打造实力延吉
 
       ——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扩大投资作为推动发展的重点突出起来,牢牢把握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投资,拉动增长的战略机遇,认真研究宏观经济政策,重点谋划实施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的重大项目。围绕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园区建设等方面谋划实施一批工业项目;围绕环境改善、污水处理、管网建设、供水排水等方面谋划实施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围绕环城公路、铁路机场、公共交通、农村道路、河流治理、城市水源、农田水利等方面谋划实施一批交通水利项目;围绕新农村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就业保障、住房保障、生态保护等方面谋划实施一批民生项目。不遗余力地做好项目前期包装运作、中期跟踪服务、后期落地实施等关键环节,切实加大向上争资金、跑项目的工作力度,全力推动项目建设高质高效。重点抓好已经确定的44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
 
        ——倾力做强工业经济。推动工业提速增效。坚持实施“3151工程”,全面落实各项政策,重点支持延吉卷烟厂、哈尔滨啤酒(延吉)有限公司、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敖东药业集团延吉股份有限公司等20户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培育税收大户。全力抓好重点项目。积极推进直接还原铁、延吉热电厂、高速线材、玻璃棉等在建项目尽快竣工投产;加快推动年产万辆客车生产基地、啤酒厂移地改造、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拟建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力争全年工业投资完成47.5亿元。加快发展园区经济。围绕烟草、食品、医药、冶金能源、建材、机械、农林、高新技术等八大产业,继续培育壮大医疗器械产业园、IT产业园、能源工业园、冶金工业园、建材工业园等特色园区,尽快形成产业集群。大力推动全民创业。继续完善服务体系,搞好融资服务,发挥全民创业园的孵化基地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加速腾飞,力争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64亿元,实现税金10.5亿元。
 
       ——坚持发展第三产业。培育壮大旅游产业。着力推进海兰湖风景区、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民俗一条街等重点旅游项目;继续打响民俗旅游品牌,深度开发民俗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延伸旅游产业链条;积极打造延吉精品旅游路线,加强同周边区域和重点旅游景区的协调配合与产业联动,不断拓展旅游层次与范围;发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效应,利用朝鲜族民俗旅游博览会等平台,加大宣传促销,扩大对外影响,努力把延吉建设成民族特色鲜明、适宜休闲消费的东北亚旅游名城。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科学规划,加强引导,加快实施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计划,重点扶持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通讯、中介咨询、社区服务、科技文化、会展经济等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积极推进IT新城建设,打造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中心。繁荣发展传统服务业。巩固壮大以延吉百货大楼、国贸大厦等企业为主的核心商业圈,加快西市场、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建设改造,推进新天地小商品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建设,尽快形成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多种业态为补充的新型商贸流通体系,扩大市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不断强化开发开放理念,积极参与和推动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长吉图开放带动合作区战略,打造图们江区域开放平台和发展引擎;加强对外通道建设,加速延吉空港移地建设进程,有效利用周边口岸,构建陆海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加快数字延吉建设步伐,推动城市设施、旅游设施、金融产品等各方面建设与国际接轨,打造图们江区域总部集中区、国际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多语种教育中心、IT外包服务中心和研发中心,全面提升延吉国际化水平。不断拓展对外贸易。充分发挥核心城市的结点作用,密切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积极培育外贸投资主体,重点加大对大京纺织、大地单板、东森木屋等出口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推进外贸主体、产品结构、出口渠道多元化发展。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推介优势项目,承接产业转移,大搞全民招商;继续办好“图们江地区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暨延吉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25亿元。加快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申报进程,推动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向现代化、多功能、高集聚产业园区发展,尽快将延吉经济开发区建设成长吉图的先导区、延龙图的核心区、延吉经济的牵引区。
 
       二、坚持建管并举,不断强化城市功能,着力打造宜居延吉
 
      ——高起点规划城市。围绕延龙图一体化、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战略要求,按照“五化”标准,科学编制规划,重点抓好延吉至朝阳川镇连接段控制性详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体现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严格执行规划,体现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推行城市规划会审、公示、听证制度,杜绝规划审批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升城市规划管理水平。
 
      ——高标准建设城市。加大重点工程建设。计划投资8.8亿元,继续全力抓好小巷革命、北出口、西出口、中环路三期、天池大桥、游园广场绿地、延吉河水利枢纽、延吉净水厂、污水深度处理、河南热网等10个亿元工程建设;加快推动西部新区、延吉中国朝鲜族民俗风情园2个重大项目进程。加强“两河”治理。计划投资5692万元,推进布尔哈通河朝阳川段堤防和延东桥至溪洞桥2.9公里河床治理工程,完成延吉河堤顶整治和惠民桥上游橡胶坝工程。切实加大资金投入,搞好城市亮化、净化、美化,塑造良好城市形象。
 
       ——高水平管理城市。严格实施《延吉市城市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围绕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宜居城市创建活动,继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强化以整顿违章建筑为重点的规划管理,以卫生保洁为重点的环境管理,以整治出租车营运秩序为重点的交通管理,以保障草木成活率为重点的绿地管理,以方便居民为重点的物业管理,以提高管理水平为重点的数字管理,努力营造秩序井然、环境优美、管理规范的城市环境。
 
       三、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富裕延吉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农村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优先发展畜牧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积极发展都市型农业、出口型农业、企业型农业;进一步加快“东菜西移”工程,着力发展棚膜经济;深入挖掘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依兰药特食品综合型集中区、依兰禽业养鸡基地、小营养猪牧业小区等产业化项目建设,扶持韩吉牧业、可利亚食品、三汉物产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鼓励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改进完善企业和农户的合作方式,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坚持用现代化观念武装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注重加强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实用技术等教育培训活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试点和劳动力转移工作,实现转移就业1200人。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加强农村文明建设,引导农民遵规守纪,树文明新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发挥“两委”班子带动示范作用,推进村级民主政治进程。
 
       ——大力加强村镇建设。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发挥政府能动作用,不断加大规划力度,尽快形成“城、镇、村”一体化发展的规划体系。切实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继续推行“以奖代补”鼓励政策,年内计划投资2000万元,完成4个镇村路、净化、防洪和饮水安全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广电等公共事业。继续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年内完成500户新居工程建设,鼓励零散居住农户就近向中心村镇集聚,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扎实推进示范村镇、文明村镇、生态村镇建设。
 
       四、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民生,着力打造和谐延吉
 
       ——加快改善民生状况。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和创业技能培训,落实就业政策,扩大群众就业,年内新增城镇就业106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4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扩大社会保障范围。继续增加五大保险参保人数,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关心、关注弱势群众基本生活。切实改善城市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年内计划新建500套廉租住房。围绕民生改善,重点推进20件惠民实事。
 
       ——推动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均衡发展。统筹发展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民族教育、特色教育、职业教育,发展和规范民办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继续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加快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自主创新,努力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覆盖城乡、功能齐全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保障农村人口就医问题;不断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发展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繁荣文化体育事业。不断夯实文化基础设施,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视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快发展人口计生、妇女儿童、民族宗教、老龄和残疾人事业。
 
       ——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倡导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社会风尚,培育以爱国主义、改革创新、公平道义等为重点的核心价值体系。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五好社区”、“五好村屯”等载体活动,推动“三讲三爱”深入开展,引导企业文明经营、个人诚信立业,打造“诚信延吉”品牌。继续倡导“延吉精神”,推进“育万民”活动,促进市民素质整体提升,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扎实推进“法治延吉”建设,提高全社会法律意识,营造公正的法治环境。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巩固“平安延吉”创建成果。继续加强信访工作,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卫生监管,有效预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努力营造社会文明有序、百姓安居乐业的和谐环境。
 
       五、坚持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打造效率延吉
 
       ——坚持效能优先。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继续解放思想,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坚持实行政务公开,继续推行“阳光政务”,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加大督查工作力度,严厉查处涉软案件,坚决杜绝推诿扯皮和“中梗阻”现象。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简化工作程序,注重工作实效,确保政府工作高效运转。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度,确保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增强政府公信力。坚持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政府重大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健全完善监督体系,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建议、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群众意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坚持廉洁从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树新风正气、促和谐发展”活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强化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制约,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对公务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努力建设一支清正廉洁的公务员队伍,以廉洁奉公的政府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延吉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形势催人奋进,事业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和衷共济,奋发进取,扎实工作,为加快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吉林省东部宜居旅游开放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