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延吉市人民政府网站
2010-03-02 00:00 来源 : 延吉市人民政府
打印 | 字号:

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

          
 
—2006年11月15日在延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延吉市人民政府市长  赵哲学
 
各位代表:
按照上级提前换届的要求,本届政府任期即将结束。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本届政府任期以来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四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四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四年。四年来,市人民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的经济发展战略,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城镇化建设、软环境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经济社会实现了新的跨越,提前一年完成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主要工作目标。2005年重返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名列第93位,是吉林省唯一进入全国百强的县(市)。
——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预计2006年,延吉生产总值完成86亿元,比2002年增长54.8%,年均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8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6.6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7.53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2.1:42.6:55.3;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0亿元,比2002年增长97.4%,年均增长18.5%;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5.22亿元,年均增长25%。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72户,其中市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67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亿元,比2002年增长83.7%,年均增长16.4%,其中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2亿元,比2002年增长99.3%,年均增长18.8%。第三产业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6亿元,比2002年增长56.4%,年均增长11.8%;旅游收入完成4.15亿元,比2002年增长1倍,年均增长19.1%。农业和农村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2.75亿元,比2002年增长43%,年均增长9.3%;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达到4950公顷,粮经比例从2002年的47:53优化到35:65。民营经济活力增强。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6.82亿元,比2002年增长60%,年均增长12.4%。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开发开放持续扩大。国企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市国有、集体企业基本完成改制任务,共转换职工劳动关系8409人,支付职工经济补偿金8193万元,偿还职工各项债务2亿元,盘活国有资产3.6亿元;铝业集团、三道煤矿等改制难度大的企业重新启动,企业资产得到有效盘活。公用事业改革步伐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完成,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招商引资和外经外贸继续扩大。预计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达到14.6亿元,外商投资企业达到298户,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3.59亿美元,其中出口累计完成2.52亿美元。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预计200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45亿元,比2002年增长222.5%,占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3%;开发区入驻企业达到125户,比2002年增加93户。
——城市建设与管理卓有成效,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城市发展格局更趋合理。总体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近期建设规划已经出台。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累计投资约6亿元,完成布尔哈通河综合治理、中环路一期、污水处理厂一期、河南街公铁立交桥、烟集河回水堤生态坝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总投资6.5亿元的集中供热工程实现630万平方米的供热,减掉288座烟囱,有效控制了冬季大气污染;新建改造人民路等76条城市道路,城市道路总长度达到143.2公里;完成172.1公里乡村公路,“延三”公路和“安汪”公路延吉段竣工通车,“村村通”率达到100%。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城市公共绿地面积拓展为222.1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27.2%,绿化覆盖率达到27.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5平方米;城市亮化、美化、净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全市城市路灯达到6217盏,公厕达到215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6%;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全面启动,47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拆迁率达到100%,当年回迁安置率达到74%。城市管理富有成效。加大行政执法和环境整治力度,重点对城市环境卫生进行了综合治理,较好地解决了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四年累计开发就业岗位42000个,新安置就业人员33600人,13400名下岗失业人员和4600名“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保障支出逐年增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低保扩面工作得到加强,“两金”按时足额发放。预计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00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37.9%和73.2%,年均分别增长8.4%和14.7%。城区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达到25.6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7.1平方米。“新居工程”总投资7275.5万元,完成2670户农村泥草房改造。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51.5亿元,比2002年增加54.08亿元。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政协意见和建议,共办复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和提案813件,办复率、满意率逐步提高。扎实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全面启动“平安延吉”创建活动,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切实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确定了“诚信务实、创业自强、争当一流”的延吉精神,积极贯彻落实《公民基本道德行为规范》,广大群众讲文明、讲诚信的意识不断增强,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政府自身建设迈出新步伐,软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原则,积极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主要职能,着力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和服务政府,积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各项政府议事规则,制定了《公务员考核办法实施细则》,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完善行政服务大厅功能,成立了急事特办服务中心,设立了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办公,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事项由870项缩减至404项,减幅达到53.6%。认真落实《行政许可法》,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实施“阳光政务”和公开承诺,建立健全效能评估监督机制和民主评议制度,增强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严肃查处涉软案件,经济发展软环境进一步优化。
——科技教育稳步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不断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11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专利授权504项。教育总体水平稳步提高,素质教育、民族教育、职业教育取得新进展,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农村教育、民办教育迈出新步伐。文化市场秩序明显改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全面推行农村合作医疗,社区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取得新成绩,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模范集体”。重视做好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征兵等工作,军警民共建活动深入开展,连续五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街道和社区工作卓有成效,城市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审计、统计、粮食、外事、侨务、地方志、档案、老龄、计生、妇女儿童、广电、残联、红十字、慈善、人防、气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四年,是全市干部群众深化改革、探索创新的四年,是扩大开放、开拓进取的四年,是攻坚克难、加快发展的四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是全市上下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更得益于方方面面的支持与奉献。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驻延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各人民团体、国家和省驻延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延吉经济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延吉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大项目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市场化程度低,发展环境不够优越,交通、运输等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仍比较突出;全民创业氛围不浓,民营企业规模小,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城市品位不高,功能不完善,整体水平差;居民收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复杂多变的形势和不利因素,更具有诸多有利的发展条件和良好机遇。我们必须全面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聚精会神抓经济,千方百计促发展,推动延吉经济社会实现新的跨越。
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诚信立市,工业强市,依法治市”的战略方针,突出投资拉动和项目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中心城市功能,充分发挥带动、示范和窗口作用,努力把延吉建设成为经济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秩序更加稳定,具有民族特色的吉林省东部中心城市。按照既定的工作思路,围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经济、城市、社会三大建设任务,将全面完成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一、以建成中心地位初步显现的延吉为目标,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提高综合实力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扩大经济总量,全面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力争在全国“百强县”的位次前移,逐步成为带动作用明显、辐射力强劲的区域发展核心。到2011年,延吉生产总值计划达到22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3564元,年均增长15.9%;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坚持工业强市。重点发展食品、医药、机械制造、高新技术等四大产业为主的优势企业群,着力培育建材、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逐步形成具有延吉特色的多元化工业产业框架;全面实施“3151”工程,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6%,工业总产值力争三年内翻一番,五年内翻两番;加快新工业集中区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扩大规模。继续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全面提高服务业规模和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左右。全力做大做强旅游经济。把旅游业放在跟工业同等重要的位置,一手抓工业,一手抓旅游,做到工业强市、旅游兴市;到2011年,把旅游业培育成三产的主导产业,旅游业收入达到16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7%以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使延吉农牧业成为“一大基地、两大中心和三大功能”的现代农牧业,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
二、以建成城市功能全面提升的延吉为目标,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全力构筑中心城市发展格局
按照延龙图经济一体化战略和中心城市定位的要求,我市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把握五项原则,确立一个目标,实现三大功能,推进六项工程”,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发展详细规划,增强城市功能,突出城市特色,提升首府城市的整体形象。到2011年消除市区内棚户区,城市化率达到94%,完成209条小巷整体改造,城区全部实现集中供热。加大城市绿化、广场、游园建设和布尔哈通河、烟集河的综合治理力度,到2011年,新建游园、广场50处,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达到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旱厕改造率达到100%,大气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得到明显控制,努力提升城市品位。
三、以建成构建和谐社会成效显著的延吉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全面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困难群众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到2011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以内,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40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打造“诚信延吉”、“平安延吉”。实施“人才兴业”战略,提高人才队伍层次和公务员队伍素质。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民族教育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0%,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招生人数达到4:6。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和就医条件。
四、以推动延吉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为目标,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扩大对外开放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切实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诚信度和工作效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社会资本成为工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融资和运营主体,促进民营企业向名牌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深化企业改革,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农村改革,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农产品流通体制等各项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不断优化开放环境,拓展开放领域,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外经贸交流与合作。五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力争累计达到49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9.89亿美元。
 
2007年政府主要工作安排
 
200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延吉生产总值达到102.62亿元,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96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45.01亿元,增长21.4%,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5.65亿元,增长15.9%;财政收入达到11.2亿元,增长12%;工业增加值达到40.65亿元,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0.93亿元,增长2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9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420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36元,增长12%。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实施投资拉动战略,坚持工业强市,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发展。优化投资结构。重点加大工业和基础设施投资比重,集中精力抓好延吉卷烟厂年产50万大箱移地改造、华泰现代汽车年产万辆客车技改和100万吨直接还原铁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春雷药业真菌生防制剂、插秧机移地改造等重点工业项目和延吉热电厂2台20万千瓦机组、烟集河水利枢纽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培育壮大支柱企业。坚持政策倾斜与措施扶持并举,壮大哈尔滨啤酒(延吉)有限公司、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大京纺织有限公司等税收超千万的企业,尽快把华泰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敖东药业集团延吉股份有限公司、长白山印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培育成税收超千万的企业,逐步筑起工业经济的“脊梁”。加快发展园区经济。积极推进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冶金工业园、建材工业园、能源工业园建设进程,围绕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引进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促进群体发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完善鼓励全民创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快全民创业标准厂房等平台建设,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推动全民创业和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二)积极发展都市型农业,不断壮大农村经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继续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努力培育以畜牧业、蔬菜业为主的亿元主导产业和一个省级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洋葱、山葡萄、甜叶菊、食用菌等优势品牌农产品,引导企业向农副产品、农畜产品深加工方向发展。实施省级延吉药特食品综合型园区建设,重点推进延吉蔬菜批发市场项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范围,切实抓好农村道路、饮水、供电、通讯、广播电视、新居工程等项目建设。大力扶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建设生产好、生活好、风气好、环境好、管理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坚持旅游兴市,打造民族品牌,全力做大做强旅游经济。聘请专家,高位谋划,科学制定体现朝鲜族特色的《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多元投资、市场运作”,积极推进梦都美民俗旅游度假村、中国朝鲜族民俗村、朝鲜族民俗旅游观光街、春兴村朝鲜族农家乐、帽儿山旅游景区等旅游项目建设,搞好朝鲜族文化艺术中心的市场化运作,打造旅游载体。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充分利用延边朝鲜族民俗旅游博览会等平台,打好“民族牌”,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加大旅游资源开发,扩大旅游宣传,不断提升延吉在国内外的形象和知名度,努力打造极具朝鲜族特色的民俗旅游品牌。加强旅游行政管理队伍和行业管理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素质的旅游业经营人才和知名的旅游企业,加大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素质。
(四)巩固发展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积极抓好商业网点和各类专业市场规划,确定合理的商业网点布局,不断加强各类市场建设,切实提高市场的规模和档次。支持百货大楼二期扩建、西市场改造,提高远航购物广场、乐佰家居经营水平,实现河南、河北两个商贸中心协调发展。全力抓好东佳优玛特、水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建设,逐步形成高效畅通、辐射周边的流通体系。全力扶持聚星现代物流中心、延边公路股份国际物流中心等企业,加快现代物流业平台建设。努力开发各类信息资源,健全金融业服务体系,积极打造信息中心、金融服务中心。
(五)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实施开放带动,提高开发开放水平。把握国内外资本和产业加快转移的趋势,立足优势,抢抓机遇,力争在引进重大项目上求得新突破,在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上取得新进展。积极采取政策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民族特色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齐头并进,层层发动,多渠道、全方位进行招商。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强化与国家部委和省直机关的交流与联系,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争取亚行3300万美元项目贷款尽快到位。继续组织和参与好延吉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市长杯”高尔夫球邀请赛和东北亚博览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宣传延吉,推介项目。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招商引资奖惩机制,加强对已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6.6亿元。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鼓励更多的企业开拓国外市场,不断扩大出口规模。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重点做好俄罗斯、朝鲜市场的开拓工作,强化同韩国、日本和欧美等国家的经贸往来。外贸进出口总额计划完成1.33亿美元。
(六)强化城市建设与管理,完善城市功能,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以“一山、两河、三城、六区、百巷、万民”工程的建设和塑造为重点,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年内投资5000万元完成70条小街小巷改造,投资7000万元完成人民路延伸等6条城市道路建设;全力抓好新东桥、新园桥、中环路二期、集中供热三期、污水深度处理和城乡电网改造等项目建设;铺设污水、雨水管网2.2万延长米和10公里供水管线。认真做好延汪公路征地拆迁工作,加快推进与龙井、图们之间的环路建设,搞好城市出口建设。全力打好绿化工作攻坚战,新建6个游园、广场,年内新增绿地35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绿化覆盖率达到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8平方米。搞好人居环境建设,计划完成20万平方米的城市棚户区改造,当年回迁安置率达到70%以上;年内建设15座水冲厕所,改造29座旱厕,更新6台大型公交车辆,努力增加公交线路和停车场数量;搞好布尔哈通河及烟集河两岸景观规划建设;积极进行工业锅炉烟尘污染治理,减少扬尘、烟尘污染。探索科学的城市管理模式,建立先进的管理机制,规范市场布局,整顿场外市场,强化综合治理,营造优良的城市环境。
(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积极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强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培育和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0300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100人。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管理,确保养老金、失业金按时足额发放。切实抓好城乡“低保”工作,适当提高对弱势群体的扶持标准,加大医疗、工伤、生育保险扩面和对城乡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努力解决困难家庭子女就学难的问题,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强化对弱势群体的各项援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认真执行人大常委会的各项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启动“五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平安延吉”创建活动,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畅通信访渠道,增强依法处理信访事件的能力,及时化解各类矛盾,最大限度的维护好群众利益。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改善社区工作和服务条件,构建和谐基础。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完善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故灾难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提高预防和快速处置能力。
(八)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素质,建设诚信进步的延吉。积极开展以诚信教育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延吉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断完善《市民公约》,开展“爱我延吉,建设延吉,做文明、守法公民”系列活动,切实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在党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队伍中广泛开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争当先锋”等活动,加大培训力度,完善约束激励机制,全面提高公职人员队伍素质。引导广大市民和公职人员牢固树立“发展延吉、建设延吉、管理延吉”人人有责的思想,在全市上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全力推动延吉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九)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落实“12+1”工作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积极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努力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以提高行政效率为重点,进一步缩减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完善行政服务大厅服务功能,健全基层为民办事网络,着力建设务实高效的服务环境。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普及高中教育进程。重新整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深入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助能力。广泛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强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关心支持妇女儿童和老龄事业,做好统计、外事、人防、广电、计生、地方志、档案、侨务等各项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各位代表,新一届政府即将踏上新的征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全市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给予我们无穷的力量和必胜的信心。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百强、争进位、促发展,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为构建和谐延吉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①“两金”:养老金、失业金。
②“3151工程”:利用3年时间,在现有企业中壮大10户税收超千万的企业;利用5年时间,新培育10户税收超千万元的企业。
③“一大基地、两大中心和三大功能”:成为名优农产品生产出口基地;延边地区现代农牧业展示中心和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具有农产品生产功能、都市生态屏障功能和观光旅游功能等多功能的新型农牧业。
④“把握五项原则,确立一个目标,实现三大功能,推进六项工程”:“五项原则”即国际化原则、一体化原则、特色化原则、人性化原则、最优化原则。“一个目标”就是把延吉市建设成为东北东部最重要的开放城市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吉林省东部中心城市。“三大功能”就是延吉市作为中心城市,要在全州、全省乃至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在社会进步过程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在展示城市形象和民族风貌的过程中发挥窗口作用。“六项工程”就是“一山、两河、三城、六区、百巷、万民”工程。“一山”即做好帽儿山整体规划与建设工程。“两河”即做好布尔哈通河及烟集河两岸规划建设工程。“三城”即加快推进全国园林城市、全国生态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争创步伐,把延吉市构筑成特色鲜明、适宜休闲度假的旅游城市和综合环境完好的绿色宜居城市。“六区”即将延吉市城区按照功能集中、布局合理的原则,划分为六大区域,分别是河南综合区、河北综合区、公园综合区、东部开发区、北部新区、西部新区。“百巷”即209条小街小巷的综合改造工程。“万民”:即启动42万市民形象塑造工程。
⑤都市型农业:就是在城市化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充分利用大城市提供的科技成果及现代化设备进行农业生产,紧密服务并依托于城市的现代化农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