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延吉市人民政府网站
2010-03-02 00:00 来源 : 延吉市人民政府
打印 | 字号:

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

延吉市人民政府市长    赵哲学
——2005年12月24日在延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五”及2005年工作回顾

“十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市人民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的经济发展战略,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城镇化建设、软环境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四项重点工作,圆满实现了第十个五年计划,开创了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预计2005年,延吉生产总值完成72.18亿元,同比增长12.1%, 比“九五”期末增长6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4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5.6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5.12亿元,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22.4%、67.7%、66.7%;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8.32亿元(新口径),同比增长17.4%,比“九五”期末增长1.1倍。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0:49.3:48.7。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包装建材、医药、高新技术为支柱和优势产业的工业体系。预计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20.8亿元,同比增长21.1%,比“九五”期末增长71.8%。其中,市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9.4亿元,同比增长16.6%,比“九五”期末增长87.5%。投资拉动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3.68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64.7%。预计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亿元,同比增长47.6%,比“九五”期末增长1.24倍。商贸、流通领域繁荣活跃,旅游产业健康发展。预计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0.6亿元,同比增长23%,比“九五”期末增长44.9%。旅游收入完成3.1亿元,同比增长40.9%。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三农”工作得到了稳步发展。预计200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2.4亿元,同比增长6%,比“九五”期末增长21.6%;粮经比例已从“九五”期末的47:53优化到35:65。民营经济活力增强。预计2005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4.3亿元,同比增长10%。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到26274户,比“九五”期末增长12.7%。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开发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五”时期各项改革成果显著。全市国有、集体企业基本完成了改制任务,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乡镇机构改革和农村税费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减轻了乡镇财政负担和农民负担;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都有了新的进展。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预计200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3.35亿元,同比增长33.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招商引资和外经外贸取得较好成果。“十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15155万美元,比“九五”期间增长1.65倍。预计2005年,全市外商投资企业达到352户;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9300万美元,其中出口完成6900万美元。
——城市面貌明显改观,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十五”期间,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及各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城市规划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轨道。集中供热工程实现了河北片230万平方米的供热,减掉了88个烟囱,初步缓解了冬季大气污染问题。完成了布尔哈通河综合治理、中环路一期、城乡电网改造、城市供气、大型二次供水加压泵站等工程建设。新建改造了20.2公里城市道路和197.8公里乡村公路,“延三”公路顺利通车。城市公共绿地面积拓展为165.4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2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23平方米。进一步理顺了城市管理体制,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对高耗能和污染企业进行了治理,城市面貌和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观,城市功能和环境承载力进一步增强。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十五”期间,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共创造就业岗位55000个,新增就业45000人。预计2005年,全市开发就业岗位10500个,新增就业87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得到加强,各类社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及时支付。城市贫困人口生活基本得到保障,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有序转移,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预计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00元,比“九五”期末增长58.5%。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6060元,比“九五”期末增长677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903元,比“九五”期末增长79.2%。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39.6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92.6%。城区人均住宅使用面积达到22.94平方米,比“九五”期末增长7.91平方米。
——软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果,民主法制建设又有新进展。“十五”期间,大力开展争创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机关活动,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全体公务人员业务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收效明显,原有的870项行政审批事项缩减至451项。行政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快捷、高效服务。认真搞好惩防体系建设,全面实施“阳光政务”,严肃查处涉软案件,经济发展软环境进一步优化。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认真执行人大通过的各项决议,定期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虚心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共办复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和提案1100件,代表及委员的满意率达到98%以上。广泛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普法工作成绩突出,执法机关的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市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普遍增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果显著。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十五”期间,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大群众的文明意识不断增强,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荣誉称号。深入开展“解放思想、二次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全民创业氛围日渐浓厚。青少年违法犯罪综合整治工作有序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得到加强。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成功跻身首批国家星火西进科技示范市,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显著提高,民族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取得新成效。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得到加强。城市基层基础工作卓有成效,街道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明显。社区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社区功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审计、外事、侨务、地方志、档案、老龄、计生、妇女儿童、广播电视、残联、红十字、慈善、人防、武装、气象等各项工作都有新的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凝聚着全市各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得益于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奉献。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各人民团体、驻延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国家和省驻延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延吉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些干部思想不够解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氛围不浓,部分领导干部缺乏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进取意识和危机意识;经济总量较小,发展后劲不足,工业化水平偏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经济自主增长机制尚未形成;地域空间狭小,发展受到局限,土地、水等资源紧缺;全民创业的环境建设亟待加强,激活民间资本的招法不多、措施不灵;旅游资源开发滞后,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依然很大,人民群众关心的部分热点、难点问题仍未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十一五”发展总体思路、目标和原则

  “十一五”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论证,形成了《延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这次会议审议。“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州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诚信立市、工业强市、依法治市”的战略方针,突出投资拉动和项目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中心城市功能,充分发挥带动、示范和窗口作用。努力把延吉市建设成为经济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秩序更加稳定,具有民族特色的吉林省东部中心城市。
“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延吉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05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
实现“十一五”奋斗目标,政府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以下五个原则:
第一,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持人民公仆本色,保持与群众的紧密联系,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二,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一切。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约能源,扩大城市发展空间,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坚持提速快跑先行一切。以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突出工业强市,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速机制、体制创新,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广泛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尽快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开发新格局。
第四,坚持保持稳定压倒一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善于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第五,坚持实事求是贯穿一切。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创造民主、诚信的工作氛围,努力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2006年工作目标和任务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做好明年工作,至关重要,意义深远。根据《延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2006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延吉生产总值达到82.9亿元 ,增长13.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58亿元,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41.33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9.99亿元,增长12.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3.71亿元,增长14%。其中,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0.72亿元,增长14%;财政收入达到9.15亿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7.6亿元,增长4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88亿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10元,增长10%;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89元,增长14%。
为实现上述各项工作目标,重点要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积极实施投资拉动战略,实现经济提速快跑。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下放的各项权限,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盘活存量,认真策划、包装和储备一批新型工业化项目。认真落实“1+1”市级领导重点工作责任制,在项目建设上确保资金投入到位,政策落实到位,协调解决问题到位,跟踪服务到位。积极发挥开发区优势,吸引投资。注重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的大项目,推进开发区产业向集群式发展。尽快启动新工业集中区建设,科学确定园区特色和产业发展布局,为引进项目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帮助华泰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新元管件有限公司拓宽销售市场,并积极帮助喜来健医疗器械公司实现产品转型;全力推进延吉卷烟厂、插秧机制造有限公司移地改造;做好延吉热电厂等新上项目前期工作;扶持吉林敖东延吉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新产品研发;搞好哈尔滨啤酒(延吉)有限公司、延吉文化医药包装有限公司和春蕾药业等企业的技术改造;积极扶持起林半导体、太公网络、维智电子和神丰信息技术软件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促进长兴制衣、秀爱食品等一批高成长型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制定、完善鼓励全民创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全民创业和民营经济不断发展。
(二)巩固发展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培育壮大旅游经济,提升第三产业层次。科学规划商业网点布局,促进商贸流通业健康有序发展。重点抓好西市场升级改造、百货大楼扩建工程,培育壮大建材家居市场、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等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专业市场,努力形成高效畅通辐射周边的流通体系。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服务支撑。以争创全国旅游城市为载体,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行业管理。深入挖掘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内涵,培育一批具有朝鲜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尽快形成民俗游、休闲度假游、观光体验游三位一体的旅游新格局。充分利用延吉文化艺术中心,集中展示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建设完成“佳家”滑雪场项目一期工程,增强冬季旅游吸引力。多渠道筹集资金,实现旅游项目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大觉寺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三)积极发展“都市型”农业,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开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各项活动,加快延吉农产品加工业园区建设,积极扩大镇域经济总量。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重点抓好洋葱、苏子、沙参、甜叶菊等基地和牧业小区建设。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逐步完善农村文化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四)全力抓好招商引资,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提高开发开放水平。充分利用我市良好的区域优势、政策优势和人文优势,坚持国内与国外并举,重点与一般兼顾,巩固与拓展结合,引资与引智齐抓,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在招商方式上,采取专业招商、委托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领导干部包保招商等多种形式,围绕优势资源、主导产业和现有存量进行招商。在招商对象上,有重点地推介优势项目,以优势项目找资本,外资的重点放在韩国企业资本上,内资的重点放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和环渤海地区。在招商队伍建设上,建立以职能局为重点,各类经济协会和中介机构为补充的招商队伍,多层次、全方位捕捉招商信息。在招商机制建设上,建立健全各项约束激励机制,奖惩并举,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招商引资的积极性。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2.5亿元,力争达到3亿元。 实施多元化的大经贸战略,加强对外贸易的宏观管理,坚持多渠道开拓国际市场,鼓励更多的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全力推动对外贸易总量扩大、质量提升。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参加和举办好第二届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暨延吉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开发开放上求突破。
(五)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认真做好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和城市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努力把延吉市建设成为具有现代文明、充分体现朝鲜族特色的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经营城市思路,广泛筹措城市建设资金,继续抓好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中环路二期等重点续建工程。搞好小街小巷改造和公共厕所建设,新建8个游园和1个广场,积极启动28万平方米开发区广场建设,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抓好天池路、人民路延伸和铁北路、市区人行道、排水管网改造以及河南街延龙路过铁路工程、新东桥工程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整体服务功能。加快延敦高速公路延吉段、安汪公路延吉段、延吉至汪清高等级公路延吉段等公路建设,尽快形成以“三纵三横”为骨架的公路运输网络;以“绿色延吉”为目标,科学规划城市绿化,加强城区周边绿化、游园绿化、道路绿化、水系绿化和庭院绿化,年内新增绿地33公顷,公共绿地20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7.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9平方米。积极探索先进的管理模式,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加强对城市综合管理的执法力度,注重解决城市环境卫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营造优良的城市环境。
(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心群众生活,努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培育和开发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大对就业再就业扶持力度,保证就业渠道畅通。确保“两金”及时足额发放,继续做好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工作,扩大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开展面向困难群众的救济、援助活动,重视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逐步建立贫有所济、难有所帮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认真解决低收入社会群体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问题。加快推进第二水源及净水厂建设,认真搞好棚户区改造,年内拆除200个以上烟囱,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七)继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紧紧把握省、州下放权限的有利时机,认真研究权力下放后的运行问题,重点解决政府职能部门在落实政策中的中梗阻行为,让下放的权力真正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建立健全民主评议、责任追究和考核奖惩制度,引入企业对行政机关的评差机制,加大涉软案件查处力度,严肃查处影响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案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行政服务大厅职能,继续清理和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全面提升公务员队伍素质,增强公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为民意识和诚信意识,全力打造高效的服务环境、优良的人文环境和诚信的信誉环境。
(八)加强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诚信立市、诚实守信为重点,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努力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继续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窗口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文明程度,树立延吉良好形象。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努力争取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和惩防体系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加强与政协的联系,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虚心听取各人民团体的意见。深入推进“平安延吉”创建工作,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公务员法律意识,真正做到学法、用法、守法、公正执法。全面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和留住机制。继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努力提高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先发展民族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努力探索适合实际的事业单位改革新办法。进一步抓好城市基层基础工作,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加大对街道、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改善办公条件,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街道、社区工作的良好氛围,促进其发挥更好的效能。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加快食品、药品放心工程进程,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再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新业绩,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工作。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搞好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各位代表,“十一五”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任务、新的挑战,我们一定肩负起人民的重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励精图治,奋力拼搏,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