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延吉历史悠久,据已发掘的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及两千年前的《汉书》中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唐朝及以前,延吉曾先后属渤海国、高句丽王朝辖地。元、明时代,延吉地区先后属辽阳行省元路,努尔干都使司布尔哈图等卫所。至康熙十六年(公元 1677年),清朝廷假“长白山一带为先祖龙兴之地”之名,将兴京以东,伊通州以南,图们江以北划为禁山围场,封禁长达200年之久。19世纪末,朝鲜及我国山东、河北一带遭大灾,始有人冒禁闯入封禁区。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灾民大批迁入,清朝遂废除封禁令,在南岗设立招垦局。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随着人口日增,清朝在局子街设延吉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吉林东南路兵备道台公署移住局子街,延吉厅升为延吉府。1912年改为延吉县。
东北沦陷时期,延吉沦落于日寇铁蹄下,为伪满间岛省省会。解放战争时期,吉林省政府、延边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等行政机构曾设在延吉。1952年9月,成立延边朝鲜族自治区,后改自治州,延吉亦是州府所在地。1953年5月,延吉从延吉县划出成为县级市。
地理概貌:延吉市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脉北麓。地理坐标处北纬42度47分29秒至43度24分36秒,东经129度01分31秒至129度41分34秒之间。由于地处高纬度地带的山林盆地,故呈大陆性气候特点。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少雨,冬季漫长寒冷,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区。
延吉市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开阔,中间平坦,呈马蹄状盆地。平均海拔高度150米。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为丘陵状起伏。境内河流皆图们江支流,主要有布尔哈通河、烟集河和海兰江。区内土质主要为灰棕壤土、水稻土、冲积土、草甸土和黑土等。
延吉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腹地,东直距中俄边境仅60公里,直距日本海80公里;南直距中朝边境仅10余公里。延吉市处于哈长城市群2小时经济圈,周边有12个对外口岸。
自然资源:延吉地处长白山区,森林、矿产、土特产资源较丰富。地上有700多平方公里茂盛的森林和肥美的草原,900余种经济植物和数十种珍贵野生动物。人参、貂皮、鹿茸被誉为东北三宝。盛产苹果梨、烟叶、人参、鹿茸等土特产品和多种山野菜。地下还有储量大、品种多、质地好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大理石、硅灰石、麦饭石等矿产。延吉种植和养殖资源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蔬菜、家畜、家禽、参茸及熊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