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延吉市人民政府网站
2016-06-13 00:00 来源 : 
打印 | 字号:

关于吉林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2016 年1月26日在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省政府委托,现将吉林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推动改革创新,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全省经济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积极应对下行压力,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加强经济运行预测预警和调度调控,重点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出台各项政策措施,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在安排部署上,召开推动新一轮振兴发展落实年八千人大会,全力以赴打赢振兴发展落实年攻坚战。大力开展工业企业服务年活动,最大限度降低重点行业、企业波动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在具体办法上,研究制定了定向精准调控稳定经济增长意见,明确28条稳增长措施, 6月初组织开展了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巡检活动,出台了加快推进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决定。全省经济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保持了稳步上升势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GDP分别增长5.8%、6.1%和6.3%,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4274亿元,增长6.5%。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2.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2%、5.1%。物价保持稳定,全年CPI累计上涨1.7%。

  (二)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夯实。克服了前期高温干旱、后期低温冷害等不利因素影响,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29.4亿斤。畜牧业健康发展,生猪养殖效益较好,牛、羊、禽类出栏数量分别增长1.2%、7.9%和3.8%。园艺特产业加快发展,突出发展人参、食用菌、棚膜蔬菜等设施农业,“特产之乡”建设工程扎实推进,全年园艺特产业总产值1432亿元,增长10%以上。

  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振兴发展,一汽大众年产百万台EA211发动机项目建成投产,奥迪Q工厂项目进展顺利,DY项目正式落户吉林市;推动吉化公司柴油质量升级项目达产达效,深度谋划推动吉化、吉林油田与地方融合发展;积极协调大成集团恢复生产运营,推进省酒精集团兼并重组重点企业,打造全国新型基酒生产基地。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年产值增长10.1%。组织实施9大重点产业行动计划、20个创新发展工程,全力推进阿达木单克隆抗体、连续法玄武岩纤维、无人机等100项重大项目建设。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时速 350公里 的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下线,“吉林一号”遥感卫星发射成功,新认定摆渡创新工场等23个新型孵化器。

  服务业发展提速增效。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340.8亿元,增长8.3%,占GDP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全面落实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等十个重点领域,实施服务业十大工程、推动建设100个重大项目,组织开展服务业发展攻坚的相关工作。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家庭服务等行业加快发展,集聚态势初步形成。旅游总收入实现2315.2亿元,增长25.4%,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2600亿元。吉林省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吉林市东北亚农产品交易集聚区等17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初具规模。

  (三)投资消费协调增长,发展动力更趋均衡

  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61.3%,社会事业、现代服务、电子信息等行业投资增速分别为23.8%、40.7%、40.6%,民间投资增长13.3%,所占比重达到72.8%。实施亿元以上项目2074个,完成投资4020.77亿元。44个老工业基地振兴重大项目已竣工项目11个,在建项目26个进展顺利,开展前期工作项目7个,本年度已累计完成投资819亿元;“五大工程、四大工程包”项目已列入1065个,年度完成投资2058亿元。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12.4亿元,加快推进全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立了PPP项目库,搭建了与金融机构对接平台。

  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积极培育新兴消费热点,挖掘农村信息消费潜力,提升消费便利化程度。培养新型热点消费,倡导家电、家居消费品智能化升级和改造,鼓励空气净化器、水质净化器等新兴环保产品消费。发展服务性消费,推进餐饮业转型升级,鼓励高端餐饮企业向大众消费经营模式转变,倡导餐饮预订、团购等网上交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646.5亿元,增长9.3%。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2%。

  (四)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东中西三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编制完成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围绕构建“六大体系”,谋划了100个10亿元以上的“五大先导工程”重大项目,明确任务分工和推进措施;编制的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总体规划已经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重点围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农业向规模优质高效转型、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转型、服务业向现代集聚协同转型、城市向绿色智慧人文转型,着力构建五大高地,实现中部率先隆起;扎实推进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的十大工程及50个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一根本要求,坚持“大城市要提质、中心城市要扩能、县城和特色城镇要加快”的基本思路,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长春市、吉林市等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进展顺利,抚松县、梨树县、林海镇列入国家第二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启动实施了奢岭镇、金珠镇等18个重点城镇扩权试点和东丰县、敦化市等5个生态城镇化试点。积极开展申报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试点工作。我省获批成为全国唯一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省,白城市被列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扎实推进22个示范城镇建设,初步形成了7种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的发展模式。全面启动了10个城区老工业区和30个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已搬迁改造城区老工业区重点企业100多户。

  (五)不断强化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

  坚持“管住增量”与“化解存量”并举,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单位GDP能耗、四项污染物减排均实现年度目标。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分解落实年度节能目标任务,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监管,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和能耗“对标”工作。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审核能源消费总量39.7万吨。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新机制,有效促进了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洮南市顺利通过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评审,延吉市、通榆县列入国家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试点。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在榆树市选取5个村开展“生态能源村”试点建设。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吉林市、白城市顺利通过国家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评审,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禁塑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吉林化工园区、长春经开区、延吉高新区等3个园区获得了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批复,全面推进了我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启动实施生态移民试点。通榆县开展了向海保护区核心区边界划定,正在编制核心区移民规划。

  (六)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完成87项改革任务、出台157个改革文件,简政放权、民营经济、国有企业、市场活力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省市县三级政府权力清单全部建立并公布。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同比减少17.5%。行政效率进一步提升,审批时限压缩了50%。深化商事制度改革,10月份实施“五证合一、一照 一码 ”模式以来,新登记企业增长36.2%,平均每天生成275户企业。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总体方案获得国家批复;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正式获批,上升为国家战略;成立了东北亚国际金融投资集团。财税改革不断深化,政府债务置换、存量资金盘活等取得新成效。

  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高。提出实施长吉图向东开放和面向环渤海向南开放双翼共进。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出台了吉林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方案。突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加快互联互通建设,铁路、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启动实施了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推进产能走出去,一汽集团、长客股份等企业与多个国家开展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民企吉林行”、“央企走进吉林”等活动,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

  (七)民生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十六个方面、47项任务的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年初计划。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2.5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5%。社会保障全面加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增幅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月人均55元提高到75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由320元提高到380元。全力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积极推进光伏、电商、金融、边境、旅游等精准扶贫工程,实施2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和788个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重大项目。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改扩建235所农村公办幼儿园。34个县(市、区)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验收。医疗救治体系逐步完善,传染病防治水平进一步提升。省科技馆新馆建成投入使用。文化产业稳步发展,电影票房收入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进一步完善,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同时,加强安全生产,推进平安吉林建设,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旧增长动力尚未完成转换的背景下,我省长期存在的深层次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仍很突出,经济运行中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困难。一是工业经济低位运行。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3%,较上年低1.3个百分点。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等支柱行业生产经营困难,重点企业产值下降,直接导致工业经济增长乏力。二是外需拉动明显不足。受一汽产销下降影响,我省对外需求持续低迷,全年进出口总额下降28.2%。三是财政收支矛盾加大。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财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以及促发展、调结构、转方式的支出仍需不断增加。四是房地产业形势严峻。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屋新开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均较上年下降,房地产开发和销售形势短期内仍难以扭转。五是部分要素和先行指标形势严峻。铁路货运量和工业用电量均为负增长,公路货运量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多月位于临界点以下。

  二、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重点工作任务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吉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十届五次、六次全会和省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牢牢抓住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机遇,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突出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紧紧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着力推动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新的发展动能,着力增强持续增长动力,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实施依法治省,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确保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安排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7%,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4%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CPI涨幅3%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GDP能耗下降3.2%。

  围绕实现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加强运行调控稳定经济增长。强化区间调控和底线思维意识,创新调控方式,建立精准调控机制,及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调度和综合分析,全力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突出重点企业,强化精准服务,逐户研究解决订单、资金等实际困难。加强经济运行精准调控政策的研究,加大政策研究储备力度,备好政策工具箱,及时提出精准调控政策意见。运用市场化手段,加大钢铁、煤炭等行业过剩产能化解力度。搞好调度调控,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要素供应保障。做好房地产、粮食和汽车等重点领域去库存工作。

  (二)努力挖掘内需潜力。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占比,在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改善民生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补齐短板。突出棚户区改造和城乡危房改造、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农村道路、农村电网、宽带网络、云计算等重点,拓展新的投资领域。实施好“五大工程、四大工程包”项目,加强铁路、公路、机场、能源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投融资体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在建项目库和储备库,形成接续不断、滚动实施的储备机制和良性循环。谋划储备亿元以上项目1600个。积极促进消费升级。放宽市场准入,培育养老健康、医疗保健、文化休闲等消费热点。探索设立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增强中高端消费供给能力,吸引域外消费回流。打造智慧商圈和智慧特色街区。落实鼓励消费政策,围绕绿色、信息等新兴领域研究出台支持意见。制定扩大农村消费的措施,释放消费潜力。切实增强消费能力,调整收入分配,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改善消费环境。

  (三)稳步推进结构性改革。研究解决改革难题,力争在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上取得新突破。打好国资国企改革攻坚战。制定国有企业功能界定分类、布局和结构调整等意见办法。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加快推动省属企业与管理部门脱钩。首批选择农业、林业、旅游等领域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推进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研究制定监管清单和责任清单。妥善解决国企改革历史遗留问题,协助驻吉央企做好“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启动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长春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大力推进省属金融企业重组,扎实推进企业上市。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防止二次沉淀。明确偿债责任和风险防控责任,纳入预算管理。积极推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抓紧制定第二批目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结合“营改增”推进,理清与市(州)县财权和事权关系。统筹推进社会保障、医药卫生、国有农垦农场、事业单位、价格市场化等重点领域改革。

  (四)积极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打好服务业攻坚战。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展形式多样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发展型、现代型转变。利用中韩自贸协定等机遇,扩大信息咨询、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服务贸易规模。推进长吉图综合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加快现代金融服务业发展。落实用电、用水等优惠政策,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不断优化工业内部结构。着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制定产业创新和制造业竞争力提升三年滚动行动计划,围绕实施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振兴工程和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等优势产业发展工程,启动实施一汽大众DY经济型轿车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长春大成老厂区搬迁改造、省酒精集团兼并重组进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卫星、智能制造、高性能复合材料、生物基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发展特色资源产业,继续实施人参振兴工程,全面落实长白山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推动发展生物质重大工程。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抓好重大标志性科技支撑项目,搞好“吉林一号”卫星数据运用商业化,推动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石化等领域应用,做大无人机产业。强化企业在创新链条中的主体地位。完善创新平台和机制,加快一批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省内转化。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等项目建设,加快在金融、汽车电子制造、电子商务等领域应用。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机制。积极争取将我省相关城市纳入东北振兴国家民营经济改革试点范围。启动“中小企业入规升级”专项行动,提升民营企业层次和规模。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打造新的孵化平台。开展民营经济服务活动。

  (五)统筹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全面落实东中西三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抓好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五大先导工程建设,继续滚动推进100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编制完成《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规划实施方案》,加快建设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搞好哈长城市群、中部城市群建设。继续滚动实施西部生态经济区的50个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力争完成年度建设投资200亿元以上。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户籍、社会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政策,积极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加快东部图们江区域组团、东南部通白城镇组团、西部白城城镇组团三个城镇组团发展,全面总结推广22个省级示范城镇建设经验,深化18个重点城镇扩权试点改革。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长春都市区和吉林都市区发展。继续抓好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加快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抓手,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继续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试点。大力发展畜牧业,突出抓好600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改善农村环境。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六)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着力推进长吉图战略向东开放和面向环渤海向南开放双翼共进,争取在通道畅通、平台建设、开放合作政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主动对接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京津冀经济圈,加快南部大通道建设,着力打造“白通丹经济带”。加快国际产能合作,推动我省汽车、轨道客车等优势产能“走出去”,进一步开拓第三方市场。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启动出口基地提升工程,推动企业扩大以技术、品牌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进出口要实现恢复性增长。同时,利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的有利时机,扩大能源、资源类商品以及新技术、关键设备等进口。加强招商引资,抓好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组织好“台资企业吉林行”和“世界500强企业走进吉林”等经贸活动。

  (七)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不懈地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加强节能减排,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技术产业化等6大工程、30个重点项目建设,探索建立集节能量、排污权、碳排放权为一体的能源环境交易平台。加强秸秆综合治理,抓好秸秆“禁烧”,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抓好燃煤小锅炉治理工作。完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继续推行大气污染“1+N”治理模式,推进“气化吉林”工程。加强水污染防治,抓好污水管网工程建设。推进松原、德惠、梅河口等新建垃圾焚烧处理工程建设。推进生态工程建设,启动实施生态建设行动计划,搞好东部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修复、中部黑土地保护治理、西部草原“三化”治理、林地清收还林等工程。

  (八)着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由乡、县、市、省四级自下而上、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的扶贫大数据库,实施目标定位精准扶贫。落实精准脱贫措施。制定和完善贫困地区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强化项目进村到户机制建设,确保贫困人口直接受益;加大贫困地区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针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区域,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机制,提高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推进“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组织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发挥财政脱贫攻坚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更多信贷和社会资金投向扶贫。组织开展定点扶贫,推动形成社会扶贫新格局。

  (九)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和社会事业建设。统筹推动民生改善工作。全面抓好十六个方面48项民生实事,确保民生链正常运转。继续稳定扩大就业,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失业保险政策实施范围,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全面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合理提高城乡居民和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水平,稳步推进城乡低保统筹发展,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构建吉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扩大城乡学前教育公共资源。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不断完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强化安全发展,有效化解各类风险和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自觉接受省人大监督,认真听取省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全面完成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